当前位置:主页 > 精神文明 > 道德讲堂 >

宣 传 简 讯(电子版4)
日期:2014-04-30 19:27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 视力保护色:
道德 讲 堂    宣 传 简 讯
 
溧阳市客运有限公司主办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
 
新时期的雷锋传人---郭明义先进事迹
 
[导读]“20年献出十身血:从1990年起,郭明义参加了54次捐献全血和捐献血小板,累计6万多毫升,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。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计算,这些血至少能够挽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。 
   都得图个什么的话,那还叫做好事吗? 
   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,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。如果经常接触唯利是图的人,就会把金钱财富看得很重;如果经常接触困难群体,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帮助他们。我为自己能为别人尽点力而感到欣慰,也时常因为力不从心而感到内疚。 
我跟雷锋还差得很远,但依然还是希望你们多宣传我。因为这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这个年代,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。 
   ——郭明义 
   郭明义是辽宁鞍钢的一名普通工人,他未想过成名,但他的行为让他注定与众不同。受助者说他是“活菩萨”,同事们说他是“活雷锋”,更多不了解他的人,则说他是“一个不开窍的傻子”。其实他只是做了一些普通的好事,但好得太持久,太纯粹,以至于让人无法理解和相信。他叫郭明义,一个好人。 
   180 
   郭明义16年捐出工资总额的一半参加希望工程,累计为身边工友、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,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儿童。 
   6万 
   1990年起,郭明义参加了54次捐献全血和捐献血小板,累计6万多毫升,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。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计算,这些血至少能够挽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。 
   1700 
   2006年以来,郭明义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,得到1700多名矿山职工和社会人士的响应,占鞍山市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三分之一。 
   15万 
   2007年以来,郭明义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,600多人坦然伸出臂膀,累计献血15万毫升。 
   1000 
   2008年以来,郭明义发起成立的“郭明义爱心联队”从12人发展到2800多人,捐款近40万元,资助了1000多名“希望工程”特困生。 
   200 
   2009年以来,郭明义发起成立的遗体(器官)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集了200多名成员,是目前中国参与人数最多的遗体(器官)捐献志愿者俱乐部…… 
   初识郭明义 
   他是好人中的另类,他“好”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,所行善举的彻底让闻者无言以对。 
52岁的郭明义,戴着一副老式大框眼镜,笑容憨厚,肤色略黑,放进人群中,顷刻就找不到痕迹。 他是生活中最常见的“好人”,在浴池给老人搓澡,每次下楼时都捎上邻居的垃圾,一辈子没占过便宜。与众不同的是,他是好人中的另类,“好”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,所行善举的彻底让闻者无言以对。
他20年献血6万多毫升,是全身血液的10倍;他资助180多名贫困儿童读书,自己却几无存款;他家徒四壁,新买的电视,留不了几天,就转手捐赠…… 与热衷慈善的富豪不同,郭明义只是一名收入很少的矿山工人。1982年,他从部队转业到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的齐大山铁矿工作。 
    鞍山是他的故乡,也是雷锋工作过的地方。在采场公路管理员的岗位上,他一干就是二十几年。他用众多善举,使平凡的生活近似传奇。 
   因为善举,他获得无数荣誉: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、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、鞍钢矿业公司模范共产党员……矿业公司领导甚至称,因为郭明义整个“矿山人”的精神都得到了升华。曾有轶事称,有人逗郭明义,说鞋坏了,郭明义马上就脱下鞋给他。 
在别处,这可能只是一个笑话,但在齐大山镇,人们相信这是真的。 
   这让每个到访者都很好奇,“好人”郭明义,究竟做过些什么?他为什么要这么做? 
   “傻人”郭明义 
   曾有人嘲笑他,称他为“傻子”,因为他对自己一分钱都舍不得花,却把钱捐给别人。他也曾受委屈,但反过来一想:雷锋当年不也被人称为“傻子”吗?为什么我就不能做“傻子”? 
   郭明义家并不富裕,房子40平方米,家用电器寥寥无几,存款时常归零。他并非没有机会拥有大房子。矿上几次福利分房,郭明义都有机会,可他一次申请都没有交过。旁人问他,他说,看到还有许多同志没有房子住,机会就让给他们吧。有人甚至私下联系他,“你不要,你可以申请下来,然后卖给我,一大笔钱啊”。郭明义当场回绝,这不符合他的处事原则。
海城有个孩子每天要走4公里路上学,郭明义听说后把自行车送了过去。妻子又为他买了一辆。不久后,他听说汤岗子小学的一个贫困生上学路途遥远,这辆自行车再次成为赠品。 
   无私奉献成了他刻在骨头里的习惯。 
   1997年,矿上开展创星级公路会战。作为普通机关人员,郭明义只负责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的工作。但为调动作业区20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,他说只要大家加班加点,超额完成每天工作量,就天天请他们吃饭。十几天里,大家每天都干到八九点钟才收工,他也每天都请大伙到饭店吃饭。当时人们以为郭明义请吃饭的钱肯定能报销。但事后很久,大家才得知,他在饭店赊了2000多元的账。当时郭明义一家收入还不足1000元,而且他还在捐款助学,早已囊中羞涩。在外地进修的妻子回家后,才用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,抹平了这笔账。 
   在他那里,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给别人的,没有什么比帮助别人更重要。 
   2009年春节前夕,郭明义午休前接到血站的电话,问他能否提前捐献血小板。他知道血小板保存期特别短,一般都是按照预约的捐献时间采血,没有重症病人血站不会打电话。天降暴雪,道路难行,郭明义跑出很远拦了一辆出租车赶到血站。一名重症孕妇正等待他的血液。血站让他献一个单位的血小板,他不肯,“不行,还有孩子呢。”最终他献了两个单位的血小板。采集结束时,疲惫的他在采血床上睡着了,孕妇母子则平安得救。 
   “黏人”郭明义 
   鞍钢的很多人都是在浴池里认识郭明义的。在这里他一边为工友搓澡,一边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。1990年,齐矿号召职工参加义务献血,此后20年,郭明义坚持每年献血,累计无偿献血达6万多毫升,相当于他身体全部血量的10倍。 
   工友张国斌13岁的女儿患上白血病,他在矿上发起爱心捐款的同时,更思考要救孩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。目前国内捐献者不多,配型成功的概率低。能不能在矿里组织捐献活动,每增加一个捐献者,不就增加一分希望吗?于是他自己动手写无偿献血倡议书,向工友宣传。下班后工友洗澡,他常常不顾劳累,跑到澡堂里帮助工友搓澡。“我帮你搓搓背。”“不用,不用……”“没事,我来,我来……”郭明义说着就开始搓。他一边搓,一边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。搓完一个,他又接着给另一个人搓。两个多小时后,工友们都洗完澡走了,他自己才开始洗澡。有时候,连热水都没了。 
   郭明义很感激家人的支持。汶川地震时他捐了很多钱,最后连女儿那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了。“真是挺亏待她们的。” “假如我是一只鸟,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……然后我死了,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……”郭明义坐在6米高的电动轮汽车里,拿着对讲机大声地朗诵着。洪亮的声音在空旷的矿山间回荡。工友们都会静下心来听。 
他还喜欢背《再别康桥》,同样的抑扬顿挫,声情并茂。没有人会去挑剔他朗诵技巧的单一,而只会被他的激情所感染。 
   他最好的听众是他的妻子。结婚二十多年来,郭明义没给妻子买过一件礼物。2009年10月,齐矿组织到井冈山参观学习。临行前,妻子给郭明义带了1000元。回来那天,郭明义从兜里掏出一个红色小盒放在妻子手里。打开一看,竟是一枚“钻戒”。 
后来,郭明义实话实说,这枚戒指是花28元从小摊上买的,剩下的钱捐给了希望工程。妻子依然很开心地把这枚戒指戴在手上。“这是老郭出门给我带回来的,28元!”她骄傲地说。 
   这些年,郭明义把家里能捐的都捐了。他经常跟妻子说,又发现了一个特困家庭,再捐一次吧,也许是最后一次了。妻子总是笑着说,你别糊弄我啦,也别说什么最后一次,反正家里就这么一点积蓄,捐完了也就清静了。 
   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电视,但郭明义一听说有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特别想看电视,他就毫不犹豫地把电视送给了人家。他一连捐了三台。这一次女儿气哭了,两天没和他说话。“当初要不是老爸把电视拿走,你能考上这么好的大学吗?”女儿上大学后,郭明义开玩笑说。女儿上大学后,给家里写信说:“一想起那不足40平米的家就感到特别的温暖。” 后来,鞍山市希望办的领导知道后,给郭明义家送了台电视机,并告诉他:“这是国家的固定资产,不能捐。” 
   更多的郭明义 
   做好事,别人瞅你的眼神都不一样。你别笑,我是真觉着自己升华了。 
越来越多的人走向郭明义。他们义务献血,他们捐资助学,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,挽救他人的生命。他们是快乐的。2008年12月18日,郭明义的工友许平鑫与武汉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,并完成了捐献。后来,这位患者来找他。两人紧紧相拥,热泪盈眶。 “你不能想象那种感觉,太奇妙了。你和这个陌生人突然有了血脉相连的关系。”许平鑫一提起来就很兴奋,“我在矿场是开300多吨的电动轮汽车的,一开就是8个小时,累得要死,每天就是这样的机械重复。我以为我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了。但跟着郭大哥做这些事后,我发现人生还是很有意义的。” 
   “可不就是这样。”李树伟说,“我这辈子就想挣钱。折腾了大半生,还是啥也没捞着,但是这几年我觉得我活得挺高兴。做好事,别人瞅你的眼神都不一样。你别笑,我是真觉着自己升华了。” 现在凡是郭明义倡议的活动,李树伟都参加了。郭明义还成了李树伟的法宝。他爱打麻将,但没有钱,老婆也不肯给他。他就骗老婆说是跟郭明义出去,他老婆立马就同意了,还给了他200块,说:“咱家也不富裕,捐点就行了。”“只要提郭明义就好使,跟着郭明义就不能干坏事。当然,这种伎俩也不能常用,要不然心里觉着对不起郭明义。” 
   如今,郭明义的爱心团队已经有5800多人。“这也就是郭明义吧,其他人用轿抬我都不来。”一个妇女说。“我跟雷锋还差得很远,但依然还是希望你们多宣传我。因为这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这个年代,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。” 
   助人为乐的极致 
   “你为什么这么做?”记者们反反复复地追问郭明义。这是出于职业天然的质疑精神,也是每个人心中难解的困惑。 
   从郭明义嘴里,我们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答案,一个符合我们逻辑链条的答案。郭明义对于我们的追问也很纳闷。对于他来说,一切都是最自然不过的了。问着问着,我都觉得自己有点卑鄙。一个人做好事,当好人,难道不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吗?我们为什么都不相信了?是不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出了问题? 
   他说,帮助别人是快乐的。这个我们都信,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体会过这样的快乐。 
只是郭明义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。他不仅仅助人为乐,而且安贫乐道。在城市里,在现代社会,这种精神可能是更为稀有的。 
   我们中的很多人,在成为房奴、车奴的时候,也为自己套上了精神的枷锁。我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实力再去关爱他人,帮助他人。我们也许还会说,谁来帮帮我啊? 
郭明义的家很清贫。3口之家,40平米的房子。但是,他妻子平静的笑容,他女儿恳切的家书,都让我感觉到他们是幸福的。 
   是他要得太少,还是我们要得太多?郭明义说,房子要那么大做什么?能住就行了。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很知足了。 
   很多时候,痛苦就是来源于欲望。而郭明义对于物质已经几无要求,无欲则刚。 
我们都是常人,恐怕都难以达到他这样的高度。我们也许也无法完全认同他的价值观。但我们至少可以给他掌声!
(责任编辑:杨阳)